烈日炎炎,兴县的杂粮作物进入了拔节抽穗、孕育果实的关键期,田地里的谷子、高粱、苦荞、黍子、豇豆、大明绿豆……在阳光的沐浴下,孕育着果实。
兴县,平均海拔1002米,气候干燥凉爽,无霜期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这里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种植杂粮的农业传统。据统计,目前兴县出产的杂粮品种已多达16种。
【资料图】
立足自身条件,聚焦“特”“优”战略。近年来,兴县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杂粮之乡”目标,把发展杂粮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2年兴县被命名为“山西杂粮之乡”“杂粮美食之乡”,全县杂粮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杂粮产业链产值达到10.24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5%,辐射带动35296户10万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龙头引领强基础
最近,兴县赵家坪乡佐子坪村的村民赵艾喜每天都要到田地里察看庄稼的长势。赵艾喜家今年种植了5亩多谷子,是老两口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去年,我们家的谷子卖了差不多3万元,全部是订单收购,今年希望能再多收点。”
赵艾喜所说的订单收购,就是兴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我们这里的小米色泽金黄、口感柔滑,富含锌、硒、铁等多种元素,是上佳的营养食品。”兴县本土农业专家赵玉平介绍。尽管当地的小米品质很好,但过去村民们的粮食都是自产自销,销路不畅,价格还被压得很低,大家的种粮积极性不高,许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近年来,兴县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签订订单,实行优质优价。“现在粮食不仅能卖得了,还能卖得好,大家种粮的收入提高了,种地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赵玉平笑着道出了近些年的变化。
位于蔡家会镇的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日精加工50吨谷子成套设备生产流水线上,经过初筛、精选、加工、包装后的袋装小米经过传输带被送往库房,等待装车发货。“我们的产品涵盖有机小米、绿豆、莜面、豇豆面、亚麻籽油等,年加工杂粮、油料可达4万多吨。”公司董事长贺虎平介绍,自2005年“山花烂漫”商标注册以来,已与兴县50多个自然村,916户农户,签订订单农业近3万亩,其中脱贫户430多户,户均收入达到1.5万余元/年。
而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则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醋香味。这是一家以杂粮为原料,生产功能性食醋的食品企业。一瓶瓶自动灌装好的食醋被机械手码垛机合拢成箱后,“走下”生产线。公司董事长白清泉介绍,为保障原料供应,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康宁镇和孟家坪乡建成了5000多亩高粱种植基地,所有高粱都实行保护价收购,带动1000多农户种植高粱,户均增收6000元/年。
据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将杂粮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近年来,兴县围绕国家级龙头企业上榜、晋兴板上市、产值上亿、利润上千万的“四上”目标,共培育杂粮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33个、种植大户1600余户,杂粮产业链产值达到10.24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5%,辐射带动35296户10万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同时,还注册了“山花烂漫”“晋兴红”“晋绥黄河湾”“晋绥红土地”“吕粮英雄”“清泉”“卧牛岭”等多个杂粮产品品牌。目前,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和兴县晋绥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范围已覆盖全县所有杂粮品种,加工转化率突破50%。
藏粮于技提效益
位于兴县固贤乡吴城村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杂粮选种基地里,高粱、荞麦、豌豆、红芸豆,各个品种和不同系列的试验田地块分明,界限清晰。“这片试验田一共有110亩,其中高粱48亩、92个品种,苦荞和甜荞52亩、1020个品种,另外10亩是红芸豆新品种。”吴城村党支部书记贾俊宏介绍。“这些试验的品种,经过我们的持续跟踪监测,生长状况都非常好,大多是耐旱性强、产量高,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新品种。”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肖永贵说。
立足于将杂粮产业培育成特优产业和引领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的目标,近年来兴县加大了农业基础性长期性实验站(点)建设力度,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种业振兴行动。2022年4月,兴县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约,成立了晋绥杂粮研究院,初步筛选出适宜兴县种植的24个杂粮品种,其中2个谷子品种、2个豆类品种、2个荞麦品种和5个高粱品种,增产幅度都非常明显。尤其是谷子、高粱单产分别达到1000斤/亩、1500斤/亩,增幅均突破50%。
同时,紧盯杂粮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种子、化肥、农业机械等农资供应,到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再到加工生产,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高产高质。截至目前,共建成绿色谷子基地15万亩、杂粮高质高效示范基地20万亩、有机旱作生产基地1万亩。
“试种了抗除草剂的新品种后,今年比往年省了不少事。”赵艾喜高兴地说。据介绍,谷子是一种不耐除草剂的作物,由于目前缺乏谷子精播技术,依靠人工手段进行田间管理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赵艾喜说,过去种一季谷子,需要除两到三遍草,每次除草都得用专门的小锄头一垄一垄地慢慢锄,夏天天气炎热,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坡地,种一季谷子特别费时费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兴县联合中国农科院,试验出一种耐除草剂的新品种——中谷19。据肖永贵介绍,该品种和兴县传统种植的谷子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没有太大区别,种植效果好,得到当地农民的广泛认可。“现在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农活比以前轻松多了。”赵艾喜开心地说。
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藏粮于技使得许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不仅节省了种地的成本,提高了产量,也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目前,全县的杂粮种植面积已突破40万亩。
延伸链条成产业
“用我们的豆子打出来的豆浆既保留了豆子的原汁原味,而且营养还特别丰富。我们的小米熬成粥后,表面上感觉浮着一层油,既软糯香甜还营养健康。”在“山花烂漫”特色农产品线上专卖店里,工作人员正在向消费者介绍他们的特色杂粮产品。
近年来,兴县围绕创建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之乡、中国杂粮厨师之乡、中国杂粮好食材基地县四大目标,积极构建杂粮种植、加工、销售和餐饮文化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兴县杂粮被加工成多种产品,谷子鸡蛋、谷子炒菜等各种以谷子为材料的美食也被当地的大小餐饮店陆续开发出来,成为广受外地游客欢迎的新食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和养生,杂粮日渐成为人们饮食选择的新方向。这为我们发展杂粮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辉满怀信心地说。王志辉介绍,近年来,根据市场的新动向,兴县积极引进新技术,着力开发小杂粮功能食品、亚麻籽油功能食品、小米糠功能性化妆品、功能食醋等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小杂粮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与此同时,兴县的杂粮产品,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展会和销售平台上,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山花烂漫”牌小米荣获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在全国29个省(区、市)经营了180多家线下门店,并在淘宝、微信和抖音等线上平台开设了网店。“清泉”老陈醋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证书,销售网辐射至华北、华南、西北并出口美国。此外,兴县还与国内10所高校和8所大型超市建立了直接供货合作关系,并设立数额不等的奖补资金,鼓励企业和合作社在全国各级城市设立线下农产品直销店,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而农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只有把基础产业发展好才能让农民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才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农村,真正厚植起乡村振兴的基础。”兴县县委书记乔云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