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门口种玉米有错吗?近日,有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网友反映,一个自称是黄寨镇大麦沟村包村干部的女性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过来,命令他告诉家里的人,马上把门口种植的玉米苗全部拔掉,语言强硬、沟通难度非常大。(据6月28日澎湃新闻)
崇信县委办公室之后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回复称,经崇信县核查,留言人为黄寨镇大麦沟村村民,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经村民代表会议协商决定,对崇白路沿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动员群众在门前建设小花园、小菜园。留言人家门前种植了40余株高秆作物玉米,镇村干部多次与留言人电话沟通,在征得留言人妻子同意后,拔除了家门前种植的玉米。
村民提出的疑问。(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截图)
6月28日,崇信县黄寨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介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沟通失误,这个已经妥善解决了,也给群众做好了解释。同日,崇信县委办工作人员表示,崇白路沿线现在是在建设新农村,门口都在弄小花园、小菜园,玉米属于高秆作物,不在种植范围之内。
这名县委办工作人员解释,崇白路沿线正在打造景观带,高秆植物会影响视野,“这个规定弄了好几年了,以前都没有种过,今年也提前通知过了,但是后面还是(有人)种植了。”
当地的回复(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截图)
虽然问题已妥善解决,也给群众做好了解释,网友对此依然是议论纷纷,认为这是形式主义在作怪,为了面子工程搞一刀切。
农村门口建小花园、小菜园之类,这个并不少见,全国多个地方都有这样的乡村环境美化工程,一般是利用闲置的小地块,引导村民见缝插绿,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建设“小花园、小公园、小菜园、小果园”,以美化村庄环境。其好处是既可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让边角地块得到有效利用,还消除了卫生死角,让人居环境更宜居,形成一派自然和谐的美丽田园景象。
黄寨镇大麦沟村对崇白路沿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初衷是好的,因地制宜打造小花园、小菜园也未尝不可,但种什么不种什么,应该由村民自行决定为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2021年3月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要明白乡村建设是为了农民而建,要照顾农民感受,体现农民需求。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乡村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可谓是三令五申,相关要求是明确而具体的,如果规定只能种什么、不能种什么,如此强求一律,就有可能违背农民的实际需求。如果“小菜园”不能种高秆作物,怕影响视线,这实际是形式主义在作怪,也可以说是畸形政绩观在作怪。不让种玉米,种了也要拔掉,这就没有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只考虑“景观”的表面文章,即便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强求一律也是不可取的。
即便出于景观工程的需要,也要尊重村民的意愿,只有把小花园、小菜园的建设与村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不照顾农民的感受,不尊重农民的需求,就如网友所质疑的,那样的小花园、小菜园建起来又有何用,又建给谁看?如果中看不中用,村民会有积极性吗?再说了,难道高秆作物就不是农业景观?还是担心高秆作物影响外来参观者的视野?遮挡了苦心打造的景观形象工程?
根据崇信县委办公室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回复,针对留言人反映的“工作人员语言强硬、沟通难度非常大”的问题,黄寨镇已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其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实际上,拔玉米事件所反映的,不仅是工作人员态度强硬的问题,而且是思想作风的问题,如果只考虑“高秆植物会影响视野”,说白了,这只是考虑政绩工程与形象工程,而罔顾民生实际。小花园、小菜园要先让农民“赏心”、让农民受益才行,不要想着让谁“悦目”,毕竟乡村建设是为了农民而建,而不是建给参观者的。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