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赵西娅
近日,新疆理工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片忙碌景象,学生在认领的责任田里学习耕种知识。20亩的基地里,学生将参与蔬菜种植到采摘生产的全链条劳动体验。
在劳动中掌握基本劳动生产技能,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涵养踏实奋斗的精神,是学校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初衷。近几年,像新疆理工学院一样,全区一些大中小学先后创新开设劳动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合各地实际还应看到,在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2021年,《自治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印发,鼓励学校立足实际,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简而言之,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应遵循每个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时、因地加以变化,不拘一格地开展。要把劳动教育办出特色,需深度发掘地域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突出地域环境、人文环境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避免千校一面。
如何顺应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让劳动课有料、有趣、有意义,考验着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智慧,也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相关方面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劳动课的价值,将劳动教育贯穿到更多学科和生活教育中。比如,让学生可以在语文、历史等课程中认识古代劳动场景、了解新时代劳模、感悟工匠精神;在理化生等实践性较强的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等。此外,高校高职院校可结合公益志愿服务,走进社区、企业、田间地头,参与社区管理、乡村治理,通过开展职业体验等将劳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劳动的艰辛,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价值,夯实学生热爱劳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