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产业的规模、增长和其重要地位严重不匹配,目前产业规模不到10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刘权说:“宽口径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已超1000亿元,预计5年后将达1万亿元,但区块链规模怎么做大,是业界非常头疼的事情。”
【资料图】
7月7日,“数实融合,智领未来”产业区块链生态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该论坛为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生态论坛之一。面向“业界最头疼的问题”,院士学者和行业专家就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探讨了破局之道。正如论坛主办方零数科技创始人兼CEO林乐所言,这或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区块链发展政策热、行业冷
据《2022-2023年中国区块链年度发展报告》,区块链作为“十四五”新经济发展时期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各领域全面开花,涵盖区块链技术的政策数量爆发式增长。根据赛迪区块链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底,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在内出台的区块链相关政策数量已有千余项。一方面,国家及各部委统筹区块链在农业、商贸、交通、旅游、政务、教育、金融等各领域规划和路线图,仅2022年发布的区块链相关政策已有 69 项,同比增长 8%,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加速数据要素流通提升数据价值,加快推动各行各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22年底,由企业主导的区块链实验室、创新中心、孵化基地等数量已超60家。从专利来看,中国区块链专利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但从行业发展状况来看,2020年区块链企业增加近400家,2022年仅增加100家左右,截至2022年底,我国提供区块链专业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且有投入或产出的区块链企业约1700家。
“这些企业的发展并不容易。企业有营收项目难,有项目后能交付、收回尾款也难,所以现在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刘权说。
资本市场对区块链的热度同样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区块链融资笔数只有54笔,2019年高峰时融资150笔。平均融资额从2021年的110亿元回落到75亿元,但相比2019、2020年明显增加。
产业区块链是必由之路
由于与加密货币、金融炒作之间有天然关联,区块链在我国的发展几经沉浮。近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结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基础设施的发展路径才逐渐明晰。也正因坚持探索产业区块链道路,零数科技作为我国领先的区块链企业,近三年每年的业绩均取得两倍增长。这在整个行业中都难得一见。
林乐说:“没有现实的应用场景,技术就只是空中楼阁。深入到实体商业领域,是中国区块链企业难而正确的选择,产业区块链是必由之路。”
零数科技成立7年来,已走向多栖发展,布局了区块链上游基础设施、中游服务平台与下游的垂直应用,在汽车交通、能源电力、金融科技、政务监管、文化旅游、智慧农业等领域拥有众多落地场景。
以汽车领域为例,零数科技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合作推出了汽车大数据区块链交易平台,基于区块链、隐私计算打造了一个数据共享和流通网络。在交通事故追责中,通过区块链的数据存证哈希值,能验证整车厂给出的数据是否真实。对于无人驾驶需要大量数据训练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共享网络让数据供需双方形成连接,让大量数据得到共享。同时,这一网络结合隐私计算,让数据可用而不可见。
本次论坛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法国阳狮集团等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分别从材料、农业、能源、汽车等产业与区块链结合发展的路径发表演讲。
人工智能时代的区块链新机遇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的爆发似乎让其他新兴数字技术遇冷。但在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蓝图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均为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
林乐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表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有很强的协同关系。下一代互联网由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三个技术重点构成,其中数据是生产资料,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类似于生产工具,而区块链是生产关系,协调整个数字技术的融合体系。
林乐认为,围绕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也有不少合作空间。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的训练需要大量数据提升算法能力,而区块链可以打造一个数据共享的基础设施,让数据流通起来,为人工智能训练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从而加快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
另一方面,随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诞生了一系列问题:人工智能和人之间的权责利边界在哪里?机器在数字世界是否和人有平等地位?人类如何控制强人工智能?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人和人工智能之间的权责利边界能划分锁定起来,机器在数字世界也可以和人有更平等的连接。(刘怡鹤)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