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之一,近年来,漯河市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均取得良好成效。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食品电商物流平台建设、不动产交易受理、企业注册登记等领域,涌现出一批示范、创新应用,为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探索研究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域的应用,并将BIM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引入招标、投标过程,助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升级,实现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跨越。
“我们先将BIM技术运用于招标、投标领域,随后将范围拓展至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领域。”近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连卫国说。
【资料图】
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BIM技术,规划部门可取得更加全面的城市建筑信息,对建筑环境进行分析考核,进一步了解城市建设方案的生态效益;可结合地上建筑及地下管线的三维立体信息模型,形成全覆盖的城市信息模型。这个模型是更加全面宏观的信息集合。有了大数据模型,城市规划管理就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比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城市道路重复开挖的现象,浪费了城市建设资源,降低了城市道路运行效率。利用“BIM+云平台”,各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实时共享规划信息,沟通调整管线布局,实现高效城市建设。
应用于城市治理现代化。过去,排水、热力、照明、给水、燃气以及通信与电力等市政管线施工前,必须有效汇总相关平面图纸,对各专业管线总体规划。当施工出现问题时,需要认真查阅多张专业图纸才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变更设计后才能解决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常因协商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空间与材料的浪费。BIM技术的自动化算量功能可使工程量计算工作摆脱人为因素影响,在招标、投标环节即可获得更加客观的数据。在施工环节,借助BIM对管线事先加以优化和检测,可大大减少根据图纸人工识别构件信息的工作量以及由此产生的错误,同时给接下来的运维管理做好铺垫。
应用于绿色建筑推广。BIM技术能及时进行模型变更与估算数量,提升设计作业与数量估算的效率。通过BIM模型计算碳排放量,运用其独特的对象导向的特性与建筑信息库,纳入建筑3D模型与施工相关的信息、建筑材料碳排放量等数据,以成本估算的概念计算出碳排放量,并尽早提出解决方案,可在施工时将碳排放量降到最低。
眼下,我市建筑业正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型升级。绿色施工、智能建造等工程建设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带动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
河南天桥建设有限公司和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通过在召陵区中医院项目建设中应用BIM技术,积累了实践经验。双方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0第三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获得铜奖。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依托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BIM工作室、装配式实训基地以及BIM装配式应用推广中心等,以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技术研发,推进资源共享,培养行业转型升级新形势下需要的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管理人才。
BIM技术的应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将在城市管理、园区和物业管理等方面实现更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助力智慧城市迅速崛起。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海防
通讯员 常程威
统筹 王辉
审读 李艳丽